【关 键 词】 深Ⅱ度烧伤消;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伤安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 ,大面积Ⅲ度烧伤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临床多见的为深Ⅱ度创面。既往对深Ⅱ度创面多采用保守治疗,治疗过程长,由于其坏死组织的持续存在,容易导致严重感染增加愈合后瘢痕。近年来,对深 Ⅱ度创面的处理多采用早期手术,以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愈合后瘢痕情况。作者于2006-05/2009-12月对3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烧伤后 48 h左右削痂DR脱细胞异种皮联合伤安素敷料覆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05/2009-12月期间,作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68例烧伤患者,其中男 40例,女28例,年龄24~52岁,平均(27.32±5.49)岁。为避免全身情况影响观察效果,纳入病例均以中青年患者和中等面积烧伤为主,既往身体健康,入院前创面未行任何处理,无合并伤;入院时间均在烧伤后24h内,烧伤原因有热液、火焰、电弧等,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area,TBSA)最小20%,最大43%,均以深Ⅱ度为主,无典型Ⅲ度烧伤创面,平均(24.4±3.6)%。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38例,对照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简单清创,休克患者按第三军医大学补液公式进行补液治疗,在患者稳定后进行彻底清创。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去除污物,剪除明显皱缩的腐皮,腐皮完整者予以保留,引流水疱,两组均使用1%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厚度约2mm,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予以抬高患肢、避免创面受压、预防感染等治疗。
两组均在烧伤后48h内手术,手术范围以四肢首选,深度至浅筋膜,使用气动取皮刀削痂,层面以肉眼判断组织基本健康为主。削痂后创面外用 YZB/苏0085-2006 DR脱细胞异种皮(江苏启东东方医学研究所)覆盖,覆盖前使用轧皮机制作成1:2网状皮,创面缝合固定,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厚度约2cm。实验组联合使用YZB/京0092-2006系列碳纤维敷料伤安素(北京奥尔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余治疗相同。两组患者依据伤情每4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
观察患者伤后至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对实验数据中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治愈天数使用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创面最快在手术后12天基本愈合,手术后20天内创面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约(14.62±3.21)天,未出现感染病例。对照组:创面在24天内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约(16.32±3.18)天,出现3例感染。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及平均愈合天数均有统计学差异(x2=3.97,P<0.05;t=2.021,P<0.05)。
3 讨论
深Ⅱ度烧伤患者由于其真皮网织层大部分受损,皮肤附件中的表皮细胞大部分毁损,受损创面自行愈合困难。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导致创面进一加深,需要进行手术植皮,愈合后会出现瘢痕影响外观或功能。本组治疗证实,深Ⅱ度创面削痂后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联合外用伤安素敷料可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瘢痕形成,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分析其疗效机理:削痂手术,为去除坏死组织 、改善局部炎症反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创面间生态组织创造了条[1]。由于角朊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湿润环境中最迅速,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削痂创面,起到了加速创面愈合和改善愈合质量的作用[2-3]。DR脱细胞异种(猪)皮是一种自然的经脱细胞处理的生物敷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生物膜屏障作用,降低了其免疫原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创面间生态组织及残存的皮肤组织,使创面修复处在一个相对无菌的湿润环境中。同时有促进创面修复细胞迁移、粘附、分化和增殖的作用[4-6]。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特含锌多,因此推测这种天然的基质也可通过对创面补充锌和其他营养物质以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证实创面愈合越快,愈合后瘢痕越少。伤安素是OUR系列碳纤维敷料,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加工的活性碳纤维、含纳米生物相容剂的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功能性敷料。具有止血 、止痛、消炎 、抗感染、加速伤口愈合及抑制瘢痕组织生成等功能,其主要特点是:迅速激活凝血酶原,启动凝血系统,阻止创伤面出血,减少体液丢失;并能有效地吸附伤口表面的分泌物,破坏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阻止细菌在伤口定植,从而达到抗菌消炎等目的;同时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促进皮肤正常修复,减少创面瘢痕组织的生成[7]。有研究认为,使用伤安素,减少创面渗出,减少创面感染机会,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活性碳的吸附作用有一定关系[8]。
参 考 文 献
[1] 陆树良,金曙文,青 春,等.削痂对深度烧伤局部 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8,14(4):255—257
[2] Winter GD.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s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young domestic pig[J].J Wound Care,1995,4(4):366—367
[3] 朱兆芳.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碘伏合用治疗Ⅱ0烧伤创面[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43—44
[4] 彭毅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新途径[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6):321—322
[5] 向 军,青 春,廖镇江,等.真皮“生物模板”对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创伤外科杂志,2004,20(2):85-88
[6] 冯俊明,肖光夏,夏培元,等.烧伤创面的细菌分离及其耐药性的初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32—34
[7] 刘 莉,张 凌.百多邦软膏联合伤安素治疗Ⅱ一Ⅲ期褥疮疗效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0(2):157—158
[8] 薛宏斌,李 明,董卫东,等.伤安素在烧伤创面上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78